智能温湿度监测是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与趋势
档案库房温湿度监测的目的是实时监测档案馆内的温湿度情况,以确保档案库房内保持科学合理的温湿度范围,以有利于档案资料的长期、完好保存,以发挥档案资料的作用。根据相关数据,多数蛀虫和霉菌的生存温度在10℃以上,低于这个温度,害虫即丧失活动能力和停止繁殖,而湿度在65%RH以下,多数霉菌就不能正常发育。因此将温度控制在18℃,湿度应控制在50%RH-65%RH之间,这样可以抑制害虫、霉菌的生长繁殖,有利于书画纸张的保养。倘若将相对湿度较长时间在45%RH以下,纸张又会因干燥而脆裂,造成物理性朽坏。所以,保持相对湿度50%~65%RH以及10~18℃的温湿度环境,是对书画保存的一个严格要求。
为达到以上要求,温湿度监测网关主机需要实时采集各库房内的温度、湿度数据,将数据上传到控制站,并接收控制站下达的各种控制指令,自动打开或关闭空调、除湿机、加湿机等外围设备,实现对各库房内的温度、湿度自动调控。
温湿度主站同时负责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,下达各种控制指令到各控制器;主控微机实时显示、存储各库房温湿度数据,还可进行数据统计、打印报表等功能;统计报表主要包括生成库房的日报表、月报表、日曲线、月曲线等。
监测系统中关于温湿度监测点数
关于对于档案库房多大面积设计一个温湿度监测点的问题,我们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考虑:
(1按档案房建筑设计的布局考虑。
对于流通性好温湿度较为一致的大面积的档案房,可以结合具体情况以30平米设计一个监测点。对于面积不大但作独立使用的单元间,原则上只需要设计一个监测点即可。
(2 按监测区域重要性的不同,监测面积也会不同。
一般监测场所,按30平米设定一个监测点,对于重点监测和监测场局部温湿度变化较大的地方,监测密度要适当加大,以保证所获取的数据能反映出此区真实的温湿度状况。
(3) 总之,档案管理部门应从多方面综合考虑,结合自身实际情况,客观、科学、合理地确定监测点数与监测面积。